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聪明的指挥员不在于不吃败仗,而在于吃了败仗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变得更聪明。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审时度势,敌变我变,适时调整作战计划,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他果断地提出放弃从泸州到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西渡赤水,终于暂时摆脱了敌人,为以后三渡赤水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后来红军在回师进取遵义途中,有的敌军俘虏曾不服气地说:“你们要在那里(指泸州至宜宾间)过江,早叫我们吃掉了。”红军战士则说:“你们当了俘虏也没变得聪明些,中国这样大,路这么多,我们哪里走不得,为什么一定要往你们的乌龟壳上碰!”
历史有时往往会改写现实的结论。土城战役从当时看确实不是一个成功的战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作为毛泽东变不利为有利,扭失败为胜利,弃被动为主动的卓越指挥范例,载入史册。
回师遵义,胆略超群
中央红军渡过赤水河,分左右2路,进入了川南古蔺、叙永县城,准备从宜宾上游渡长江北进。
这时,一直密切注视红军踪迹的蒋介石,见中央红军将要北渡长江,急令川、滇、黔等省军阀部队和他的嫡系部队堵截红军渡江。川军刘湘部的36个团,已在长江南岸赤水、古蔺、叙永一带严密封锁了长江;并在宜宾至江津,宜宾至金沙江滩头的北岸,以及川南各县的要隘,赶筑了碉堡和工事,还动员了民团及地方武装,倾巢出动阻拦红军北渡。中央军薛岳部和黔军王家烈部也向川南追击。云南龙云的3个旅则向毕节、镇雄地区急进,企图袭击红军。
毛泽东可不是李德,看敌人布下口袋还硬往里钻。既然敌情发生急剧变化,渡江计划已不能实现,2月7日,毛泽东等当机立断,决定暂缓执行渡江计划,改在川、滇、黔3省交界的地区机动作战,命令各部迅速脱离川敌,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于是,中央红军各军团先后开进扎西地区。
2月9日,中革军委抵达扎西县城。扎西在云南群峰迭起的乌蒙山中,这一带敌人的兵力空虚,所以红军到这里集结。但是红军刚刚集结完毕,龙云、薛岳即调集11个师零4个旅的兵力,汇集于滇、黔边境,与川军潘文华部聚合在一起,企图围歼红军于长江南岸的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原来当中央红军集结扎西时,蒋介石从贺国光、薛岳送来的情报中,获悉中共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毛泽东已获全权指挥红军的行动。与毛泽东多次交手、深知毛泽东厉害的蒋介石不敢稍有怠慢,迅速调整了围歼红军的作战部署。这样,敌人的主力大部被红军吸引到川、黔边境,黔北兵力出现空虚。
敌人兵力部署的变化没有逃过毛泽东的眼睛,他敏锐地意识到:敌变我变,必须赶快调整原定的作战计划。
中革军委在扎西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战略方针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土城战斗的主要教训,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要用敌变我变的原则指导红军的行动。他胸有成竹地说:“我军的作战线是服从于红军的作战方向的,这个方向受了限制,就应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去。转移到哪里去?转移到黔北去。为什么?因为我军的北上,已经造成了敌人的过失,那就是敌人的主力和注意力都调到川南一线来了,黔北比较空虚。我们应该利用敌人的过失,寻找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发扬我军运动战的特点去主动地消灭敌人。”他响亮地提出了“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12字战略方针。军委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方针。
为便于连续作战,中央红军进行了缩编,除红一军团外,各军团均取消了师一级的编制。红一军团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由3个师缩编为4个团;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各缩编成3个团,由军团部直接指挥。干部层层下放,充实基层战斗单位。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长征初期,红军带着“坛坛罐罐”大搬家,严重影响部队的行军和打仗。前一段虽然已进行了一些轻装,但仍不彻底。这次扎西整编,还决定进一步轻装,甩掉所有笨重物资。毛泽东亲自抓轻装中的思想工作,他来到贺诚面前。
贺诚正在为要丢下红军仅有的一台爱克斯光机而伤心。这台从德国进口的机器,是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费了很大努力才搞到手的,并历经千辛万苦于1933年运抵中央苏区。正是用这台机器为受伤的王稼祥、陈毅等拍了片子,才使医生成功地给陈毅动了手术。这台机器为治疗红军指战员的伤病建立了不朽功勋。长征以来,不管道路多么坎坷,战斗多么激烈,总卫生部的同志们说什么也舍不得把它丢下。现在要他们丢下机器就好像丢了手中的武器一样,他们能不伤心吗?
毛泽东看出了贺诚的心思,恳切地说:“将来全国解放了,还缺少爱克斯光机吗?蒋介石为我们准备好了,你去接管就是了。”
经毛泽东耐心说服,贺诚才派医政局长陈志芳,忍痛把这台机器送到石坎杨家寨一户名叫杨保和的贫苦人家掩藏起来。
当蒋介石命令各路敌军纷纷向滇东杀奔而来时,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却命令中央红军神速东返。红军东返贵州,走活了一盘棋,从战略防御转为局部的战略反攻。黔北地区,只有黔敌1个军,中央军吴奇伟部远在乌江沿岸。红军重返黔北,将3万红军捏成一个拳头,变劣势兵力为优势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王家烈黔军。分散在滇北、川南、乌江沿岸的敌军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望而生叹。难怪敌军高级将领发议论说,红军“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迷离徜徉,摸不着企图之所在”。
让敌人“摸不着企图”,吃不准红军行动方向,这正是毛泽东所要达到目的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选准有利时机打歼灭战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