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娘沉吟道:“那大哥的意思是?”
“六姨娘在家里闹得不像话,爹又一味地跟她说话,大哥最后虽然没有答应,可也没有拒绝。把她遣了过来。”罗大奶奶道,“大哥的意思,是让十一姑奶奶帮着拿个不丢罗家颜面的主意。你毕竟‘熟知’燕京俗礼。你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
这个六姨娘……
十一娘点头:“我知道了。你让她明天来见我吧!”
罗四奶奶松了口气,不好意思地道:“姑奶奶正在月子里头,本不应该让你烦心……可这件事,要是在江南,说不定还真就让六姨娘办成了!”
关键还在罗大老爷的态度!
十一娘明了的点头:“四嫂别客气。六姨娘这样的打算也的确太过分了些。要是实在为难,你让六姨娘来见见我吧!”然后把周夫人意思告诉罗四奶奶:“王家想赶在年前把亲成了。你回去跟四哥说一声,也好给四姐夫回个话。行,就让四姐夫看个日子,到时侯好和王家的人把婚期订下来:不行,你们看个日子,四姐夫也好和王家的人说道。”
这些规矩罗四奶奶还是懂得,笑道:“我看,就在年前选个日子好了。十二妹也不小了.嫁也嫁得了。何况王家的顾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万一要是婆婆去了,这两年的孝期再一守也要为别人家想一想。”
直接就把请期的事给定了下来,并不和谁商量,颇些“我同意就可以了”的味道。
十一娘想到罗振声的为人,再想到罗四***精明强干,不由暗暗地猜测,罗振声这两年之所以能管理庶务会不会全因为有周四奶奶这个贤内助呢?
她笑道:“那我就照着四嫂的话回周夫人了。”
罗四奶奶点头,喝了口茶润了润喉,抬头看见十一娘依在大红迎枕上苍白的面色,心中一动,迟疑道:“五姑奶奶和十姑奶奶那边……我准备明天去看看。不知道十姑奶奶可常走动?”
自大太太葬礼之后,十一娘和十娘就没再见面。逢年过节,王家也送年节礼来,徐家也还礼过去,却都只是些场面上的事。就是谨哥儿的洗三礼,十娘让人带了五个状元及第的小银锞子过来,人并没有到。
听罗四奶奶提起她,十一娘目光有些复杂。她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道:“十姐借口孀居,闭门在家.和我几乎没有了走动。”
罗四奶奶听着就长长地叹了口气:“十姑好奶,也是个可怜的!”
十一娘侍在迎枕上没有做声。
也不知道是六姨娘闹得太厉害,还是罗四奶奶想快点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给解决了。第二天,罗四奶奶就借口送东西给十一娘,遣了六姨娘来见十一娘。
“姨娘这样,别说是大哥了,我听着也有些不靠谱。”六姨娘是聪明人,十一娘开门见山地道,“十二姑爷要是知道我们罗家置了一干两银子的媒收拾了四千两银子的压箱又会怎么想?王家再清贫,也不至于要我们罗家用这个法子去救济吧?”
六姨娘见十一娘说的明白,也不装溯涂,道:“我也是没有办法了。”她还有满肚子的委屈.“您说。十二小姐的婚事定得这样急,用家里现在的田产、地亩做陪嫁,到时侯急着用起钱来,又没个熟悉、体己的人帮着卖买.靠着牙行的那帮人.十两银子的东西最多给你五两银子,岂不白白让那些人得了好去。在燕京置产,这样急,多半是高价买进,买的时侯.就算用市价卖出去,也要折了三分之一的银子。还不如就直接给银子划算!”
十一娘奇怪了,六姨娘怎么总想着变卖陪嫁。六姨娘苦笑:“我也想的清楚。十二姑爷之所以不读书了,还不是因为有个比他更会读书的弟弟?十二小姐嫁过去,是做大嫂的,到时候.怎么能不拿钱出来贴补小叔子读书?
“考举人、中进士人,江南多的是。不是豪门巨贾,有几家能读得出来。
倒不是别家的子弟就不聪明,是把个好生生的男丁肩不挑手不提地供上几十年,实在是供不起。
“家底略微薄一些的,只有举全族之力。不说别的,就是县里、省里、京里这些车马用度,就不是个小数目,要是再来回考上几场,好多人家只有倾家当产。那清贫又没有天资的,哪个不是勉强读个秀才就算了。就是我们四姑爷.祖上还做官的.到了他手里.要不是有二老爷资助,又怎么会有今天。我可听说了,二太太那几年,可是连件衣裳也没有添!
“以后十二小姐用钱的地方还多着,现在争这些面子有什么用?再说十二姑爷,要不是个实在人,又怎么会有个秀才的功名还自甘下贝戋跟着个管事学庶务?说起来,大爷把我支到燕京来,也正是合了我的意思。我也想到您面前说叼说叼。这家里,我看只有您是个明白人了!我还不是想着以后十二小姐日子艰难,能省一个就是一个。”说完,又道.“反正我也仔细想过了。嫁了十二小姐.我的心愿已了。自己何去何从,不过是个‘死’字。舍了一身胆,能把皇帝拉下马。这件事,我可要为十二小姐仔细打算打算。”
十一娘听着讶然。不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别人眼中,王泽是个秀才.放著读书人不做去管钱财,的确是自甘下贝戋了。她不得不说,六姨娘的考虑有她的道理。
可罗家也有罗家的立场。嫁个女儿,总不能花了钱还胳膊肘儿往衣袖里折吧!而且六姨娘这样闹死闹话的样子.也让她觉得有点不舒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阿意曲丛.陷亲不义”也是不孝。罗振兴不过是不想让十二妹为难,要不然,因为罗振兴完全可以拿自己和五娘、十娘做比较——她当年嫁妆最多,是因为女婿是永平侯.五娘和十一娘,一个嫁了举人老爷,一个嫁了国公府世子爷,相比之下,王泽小小一个秀才,执意照着五娘嫁十二娘,只怕是罗大老爷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姨娘的意思我明白。”十一娘肃然地道,“可有时侯,人也不能一味地只算自己的帐。”事情总有双面性,辩来辩去未必能说服别人,也没有什么意义。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说其他的,六姨娘也未必能明白,不如就顺着她的思路说下去。她沉吟道,“常言说的好.坐吃山也空。你也是为了十二妹好,怎么不仔细考虑考虑。
“你这样说,不过是指望着能把十二姑爷的弟弟供出来,只要供出来了,十二妹的日子也就熬到了头。可要是供不出来呢?这些钱岂不是白白打了水漂!与其把银子一点点的翥填进去,还不如置些产业,每年大大小小是个收益。就是十二姑爷的弟弟没能供出来.以后家里的嚼用也有个着落。况且以后十二妹还会有自己的孩子,如果和他的叔叔一样,也是个读书的料.那供还是不供?到时侯又用什么钱供?退一步说,就算是十二姑爷的弟弟中了进士入了仕途,难道十二妹的孩子还全指望靠着叔叔救济不成?就是丈夫,也要左手过右手,何况是亲戚!”
六姨娘听着神色一震,半晌才道:“照姑***意思.还要留点银子给自己的好?”
不是左,就是右。这个六姨娘.此刻也想拧着了!
“我的意思。还是把钱分成几份,有的置产业,有的置田亩,有的留在手里活用。这样一来,不管出了什么事,都有个退路。”又道,“只是银子不多,我们多想想办法,帮着十二妹置办些不贬值的产业。比如说买宅子,就尽量靠近大时坊、小时坊、仁寿坊、澄清坊。这些地方的房子不是靠近宫里,就是靠近东、西两市,就是哪天要卖,也不至于亏得太厉害。至于置办田庄,尽量在山东。离京里近.又比大兴县的田庄收益好。
六姨娘点头,低声道:“我明白姑***意思,只是这样的好地方.哪里就那么容易找得到……”
十一娘就等着她这句话。道:“四姐夫在行人司行走,来来往往都是些高官贵人,别的不说,消息最机通。七姐嫁到了山东,七姐夫有‘薛邑君’之称,那边的地界上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她故意不提自己,意味深长地看了六姨娘一眼,“大哥不计较这些,也是希望我们兄妹和和和睦睦,过得好。独木不成林,齐力才断金。六姨娘既然是为十二妹打算,有些事,就要多思商些才是。十二妹嫁过去.妯娌众多,是非也多,头几年肯定是要摸石头过河般过日子的。你总要给个使力的拐杖她吧?”
六姨秧听着恍然.又是个脑筋灵活的,立刻打蛇上身,道:“姑奶奶说的有道理。那我就全指望着姑奶奶给我当家作主了!”
这下好了,谁出的主意谁去干去!
十一娘笑道:“我们娘家还有能干的嫂嫂,哪里就轮到我这个出了嫁的姑奶奶插手了。姨娘这性子该改一改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